在食品衛生、健康意識抬頭的熱潮下,橄欖油已然是全球近五年來最熱門的核心話題之一,超市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各種油品,絕大多數又為原廠外文包裝,實在讓人看的一頭霧水…究竟我們該如何挑選品質實在的優良橄欖留油,更重要的,如何看懂、並了解橄欖油對健康的助益呢?關於橄欖油,你不可不知曉的知識~
首先,一起來了解橄欖油被冠為「液態黃金」的理由。
已有6000年歷史的橄欖油,是希臘、南義與西班牙的廚房必備油,其含有天然多酚,能夠協助人體抗氧化 /抗老化,而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更能幫助人體代謝掉壞脂肪,降低血脂,有效將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橄欖油中的維生素E與K及Omega 3、Omega 6更是延續我們健康的重要元素!小小一滴油,蘊含如此不簡單的天然營養素,因此獲得液態黃金的美名。事實證明,醫學研究了解到希臘人的長壽秘訣,主要歸因於飲食中足量攝取了新鮮蔬果以及大量的優質橄欖油,也因此地中海式飲食與橄欖油食用,在全球瞬間蔚為風潮。
(橄欖油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超過70%以上,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低,如此穩定的分子結構不易產生化學變化,才具有健康助益)
在選購橄欖油時,總被包裝上眼花撩亂的行銷文字搞得頭昏眼花,其實,看懂橄欖油並不難。頂級橄欖油的製作與品鑑是相當嚴謹的,在歐洲有嚴格分級制度,是否為初榨油(製作方式)與油品酸度(acidity
level)是很重要的鑑別標準:
(1) 第一級 特級冷壓橄欖油(Extra
Virgin Olive Oil)
最高等級橄欖油。精選優質橄欖,僅取第一道以低溫冷榨出油,油酸度需低於1%。具濃烈風味、卓越口感的橄欖油體呈現清澈的金綠色彩。化學分析揭示了其具備充沛天然多酚(抗氧化)及全量橄欖營養物。
(2) 第二級 冷壓橄欖油(Virgin Olive Oil)
第二次低溫榨取,油色偏淡綠或黃色(僅供參考,不肖工廠可添加化學物改變色澤)。油酸度稍高,芳香風味轉淡。
(3) 第三級 純橄欖油(100%
Pure Olive Oil)
油酸不能超過3.3%。香味與濃郁的特級橄欖油相比,淡然失色。
除了以上三級橄欖油標示,部分廠商僅以Olive Oil 標示,我們必須特別注意此類商品,西班牙專業品油師告訴我們,此類商品有極高比例是:
(1) 精煉橄欖油,以化學精煉初榨過後的次等油,再加入少部分初榨橄欖油調和販賣,營養成分已然流失許多。
(2) 橄欖果渣油,取自碾磨工廠壓榨剩餘的橄欖渣(pomace)-也就是已經壓取過油的果渣-做為原料加以提煉,參入許多化學藥劑將油脂與果核分離,國際橄欖油專家建議不作為人類食用油,務必避免購買。
除了榨油的工法,原料採集上也會賦予橄欖油不同的風味與特性,進而影響到價值。如同採收水果,高級的水蜜桃、蘋果、梨子為避免損傷,都是由農人手摘,橄欖果也是一樣。當橄欖果受到撞擊而掉落地上,受壓的部位便會開始發酵,冷壓的油品風味及營養隨時間開始遞減。財團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及便利,多半搖落果實再採收;Olicatessen奧立森特級初榨橄欖油的製作油莊Moli dels torms堅持親手採收果實,並在採收後8小時內完成壓製,就是為了帶給消費者最新鮮、最純粹的橄欖油品!
橄欖油的容器與收納,也是延長果香與天然多酚等營養素保存的關鍵。建議選擇深色玻璃瓶裝,讓光線不易直射油品,加速營養素的氧化,玻璃容器相較塑膠瓶也較不易引起化學質變;也可挑選單品較小的容量(eg. 250ml~500ml),用完再開新瓶,減少與空氣接觸的時間;避免濕氣、熱氣的接觸,無須冷藏,也不要直接擱置於爐台邊。簡單的小方式,讓營養不打折。
許多民眾對於橄欖油與油溫感到好奇,大部分使用者都知道,高溫會破壞橄欖油中的營養素,因此都將橄欖油的使用侷限在冷盤料理,其實有點可惜。
西班牙品油師與我們分享道:「低溫料理雖然能保存較多營養,但是在高溫下使用橄欖油並不會產生有害的化學毒。在我的家族(西班牙),使用橄欖油來煎肉炸魚是相當稀鬆平常的用法。建議臺灣朋友可以把橄欖油當作蔬菜油的替代品,發揮創意隨心所欲的使用」,另外,臺灣式炒鍋的料理方式大約在100~180°C,尚未到達橄欖油的發煙點(約200°C),同時,初榨橄欖油的油酸度低,相較其他油品也較穩定,其實不必多所忌諱溫度。
對於橄欖油,國人已不陌生,在此分享液態黃金的許多知識,邀請您一同享受最新鮮的優質初榨橄欖油,與各位一起越吃、越健康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